内娱底线又刷新,这次连他都看不下去了

云轩网 http://seo969.cn

大家好,我是马香玉。

最近,《底线》的口碑翻车了。

在开播最初,这部剧就主打改编自真实案例。

例如:江歌案、货拉拉女孩跳车案、吴谢宇杀母案...

被全网称赞太敢拍,是近年法律剧的巅峰之作。

可刚夸了没多久,有关《底线》的争议出现了。

先是真实案件的当事人,接连对剧声讨:

货拉拉案司机要求《底线》停播。

吴谢宇案引当事人不满:不愿母亲被演成坏人。

再到对真实案件耳熟能详的网友,也纷纷加入其中。

认为剧情与事实存在出入,没有尊重当事人。

为此,存在被魔改的情况。

那这到底是做了什么变动,让口碑如此暴跌?

今天,咱们就一起来瞧瞧。

当中,引起最大争议的就是货拉拉女孩跳车案件。

先来回顾真实案件。

2021年,女孩从网上预约货拉拉。

等司机到达现场后,她拒绝付费搬运服务,选择自行搬运至车上。

司机因等待近40分钟,多次催促,致双方都心生不满。

随后开车过程中,司机为节省时间变更路线。

女孩发现后,多次询问未果。

最后,司机用恶劣语气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
导致女孩内心极度恐慌,选择跳车身亡。

从官方通报看起来,更像是双方情绪失控酿成的悲剧。

最终,司机也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。

可到了剧中,整个案件都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。

首先,存在对司机的刻意丑化、脸谱化。

饰演司机的演员,让人第一眼看来就觉得是个极端暴躁的形象。

而他偏航的路线,是一条杂草丛生的漆黑小路。

可实际事发地是一条城市道路,附近有路灯,也有监控。

还有剧中司机的表现,让人觉得太过。

当司机与女孩争吵后,他的脸涨红,随后阴阴一笑。

下一个镜头,便是司机飞快地将车驶入另一条小路。

再到女孩发现变道惊慌不安时,司机呈现出的疯癫状态。

以及司机车内含有药物的矿泉水、几天前搜过的杀人方法...

再加上,司机妻子也被安排了下跪、贿赂法官的情节。

不管怎么看,都像是在故意将司机塑造成一个反派角色。

同样的,女孩的形象也不能幸免。

先是搬家时,对司机的各种不待见,瞧不起。

到路上,对司机上升到了人身攻击、各种威胁。

再到通过其母亲对女儿性格的表述。

这些情节,都在将她塑造成一个性格偏激,瞧不起司机,因出言不逊惨遭报复的形象。

除此之外,其他案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。

例如,江歌案。

在她去世后,是母亲江秋莲一直坚持为女儿讨回公道。

至今,已有六年的时间。

可以说,江秋莲已经成为江歌案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。

但在剧中,却将母亲身份去掉。

最后,变成了丈夫为妻讨回公道。

还有吴谢宇杀母案件。

直到如今,大家也不清楚他的杀母动机。

有人猜测是精神失常,还有人猜测是为筹钱出国。

到了这部剧中,直接给安插上了原因。

因为母亲控制欲太强,太极端。

而自己刚因骚扰同事被开除,为怕责骂,将其杀害…

其实,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。

拿前几年大火的《我不是药神》来说。

在电影上映后,片中原型陆勇就将剧组告上法庭,斥责其胡编乱改。

原来,片中设定主角是卖印度神油出身,还曾将老婆打跑。

之后帮病友带药,还趁机从中赚取了不少差价。

而在宣传时,片方又总会声明是改编自真实事件。

因此,不少网友就将剧情当作现实,代入到陆勇身上。

为此,他的身上莫名出现了太多的标签:

卖神油的、家暴男、奸商...

可实际上,陆勇经营了一家纺织企业。

他没有家暴,更没从病友中赚得一分钱。

但只因电影的编排,就让自己遭受了无妄之灾,致名誉受损。

同样的,还有电影《兔子暴力》。

自电影上映以来,这部片的争议便一直存在。

因改编自真实故事,不少网友发现影片存在扭曲案件,美化凶手的嫌疑。

现实中主角的母亲,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烂人。

因为嫌弃家穷,抛弃刚生下的女儿离开。

之后多次结婚,还各种赌博,欠下几十万的高利贷。

迫于无奈才选择回家,又为了钱教唆女儿绑架杀害同学。

在被抓后,她不仅没有悔意,还将一切都推给了女儿。

可到了片中,因穷出走的母亲,成了为追求梦想。

教唆女儿绑架同学,变成了女儿主动提出。

就连性格,也从冷血不负责任变成了会维护女儿,反省自己。

而绑架杀人的事,也成了迫于无奈的选择。

所有的事情都被有了借口,因为她们的人生太惨。

令人讽刺的是,凶手在被美化,而受害者家人的形象却被丑化。

将其父亲塑造成一个控制欲极强,且酗酒家暴的形象。

为此,被害人父亲也成了她悲惨人生的一环。

可实际上,被害人与父亲关系亲密,是她最信任的人。

父亲会每天接女儿上下学,为她做一日三餐。

甚至,还因此打击太大,患上了抑郁症。

丧女之痛本就如同割肉剔骨。

而如今电影的塑造,无异于是在被害人父亲身上又插上了一把刀。

每当我们对类似改编提出异议时,总能看到这样的言论:

「这是电视剧,不是纪录片。」

的确,电视剧并非纪录片。

当中需要有艺术加工,也总会触及情节人物的改动。

这些情况,我们都能够理解。

但在改编真实事件,并以此为卖点的时候。

我们是否也应该秉持着客观公正的原则,不对其性质进行美化、偏移?

是否也该考虑到案件中的当事人和家属感受?

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保护,不再造成二次伤害。

要知道,改编从来不是乱编。

影视剧中添油加醋的情节,也可能会摧毁别人的一生。

电影《亲爱的》,片方一边主打写实,一边乱加女主人公陪睡、下跪的看点。

甚至,还在片尾公开了对方的身份信息。

导致女方原型遭到很多人区别对待,令其难以接受。

还有操场埋尸案,被改编成电影《操场》。

但在这全程,不仅没获得受害者家属的授权,就连基本的告知都做不到。

现如今,每每看到主打「真实案例改编」的影视剧。

其主创总是三句不离社会责任。

可在高喊责任的同时,他们对当事人最基本的道德又在哪?

说到底,现如今有太多的剧都是为了热度和话题,为了拍而拍。

他们渴望得那是令人深思警惕些什么。

而是如何想尽办法赚足大众的眼球,让自己钱生钱。

可那些真实案件中的当事人呢?

他们本已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伤害。

却不想,居然还有人将自己的苦痛拍成剧,加以胡编乱改。

(《兔子暴力》真实案件受害者父母)

可在这种情况下,极易容易误导观众。

有多少不知情的观众,看完剧后得知改编自真实事件。

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将剧情当作真相,将自己的记忆篡改。

若是不信,去看看如今的吴谢宇杀母案。

当中,认为其母亲活该,对吴谢宇表示理解的人。

真的存在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